查看原文
其他

拥抱社媒、荐彩、直播、解说、著书……传统体育媒体人的时代新命题

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19-05-16

信息的文字传播已有几千年历史,体育新闻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,但跟过去相比,新闻媒体的介质从没有发生过如此巨大的变化。


近几年的体育媒体人,经历了纸媒时代的辉煌,也在互联网时代里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。他们中的不少人,都开始了重新的尝试,也找到了迎接新时代的全新姿态。


文/ 葛 思文  编辑/ 郭 阳


俄罗斯世界杯硝烟散尽,回首这次世界杯,视频先锋和媒体依然成为了大众的宠儿,而过去每到世界杯,一报一刊难求的纸媒却在当下面临着不小的时代危机。


事实上,过去的10-20年,中国体育媒体在媒体变革的大潮下发生着迅雷不及掩耳的改变,而在这样的改变之中,纸媒的转型迫在眉睫,而传统媒体人转型,也或快或慢地进行着。



今天,生态圈采访了三位资深的体育媒体人,结合他们的经历和过往,对如今中国媒体形态的变化都做了自己的阐述,也给出了他们自己的方向。



朱彦硕:“老司机”不止于开车


朱彦硕不仅可以说是最早进入大陆的台湾体育媒体人之一。也可以说是如今在大陆体坛“混”的最好的。


从早期的台湾圆球城市站长,到2010年前后来大陆发展加入新传体育做NBA主持,他既在《篮球先锋报》和《体坛周报》担任过长期的球评,也曾在乐视体育做过MLB的解说嘉宾。



在他的微博上,你不仅能看到他对NBA的深入点评和分析,还会看到棒球、围棋乃至社会百态的的辛辣点评。 时而大炮般的发言让他的微博下方评论格外清奇:一半是赞扬,一半是谩骂。


对于自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迅速发展,朱彦硕可以说是较早适应并转换主战场的。相对于其他篮球解说和评论员,他的微博回复球迷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相当高。


朱彦硕在微博上的“人设”,吸引了不少球迷的关注与互动


以过不惑之年的他,现在已经难得在纸媒上再写一篇几千字的球评或者深度报道,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来写出自己对于NBA新闻和报道的评论和见解,事实上,朱彦硕也是生态圈的专栏作者之一。


过去1、2年,他开始尝试在中国体育APP上转播CBA比赛,直接与球迷进行互动交流。


同时,你还会时不时的在微博上看到这位老司机直播“开车”,从篮球谈到各个方面几乎来者不拒……



与球迷乃至用户这种零距离的交流也是给他冲击最大的。在他看来,过去在纸媒,你看不到用户的反馈和情绪,但在互联网零距离时代,你的任何一个表态或评论都有可能招致一群人的谩骂和攻击,任何媒体人都要适应这种改变。


过去你不需要讨好用户,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写出自己满意的东西即可。但现在,为了收入为了流量,除了规定动作以外,还要使用一些不同的方法让用户对自己产生喜爱和粘度效应,这些无疑都是很多传统媒体人过去不曾遇到的挑战。


在疯狂红单等平台荐彩,同样也是他的一个阵地


但朱彦硕也表示,纸媒对人的锻炼,是让他直到现在都感到收益的。相比于自媒体时代动辄的“标题党”和“狗尾续貂”,纸媒出身的媒体人很多还保留了对内容的用心和敬畏。


对于年轻的媒体从业者来说,这也是朱彦硕希望他们能够谨记的价值观。



李戈:体育媒体人迎来最好时代


对80和90年代的北京球迷来说,那一代人都是看着李戈在《北京晚报》的一篇篇国安球评长大的。作为《北京晚报》的高级记者、体育评论员的李戈,他在近几年切身的感受到了大环境的变化。即使身处纸媒依然笔耕不倦之外,他也慢慢感受到了感受到了纸媒的转型和用户的变迁。


过去三届世界杯李戈都亲临现场报道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信息的流通和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渠道改变,从过去的微博、微信朋友圈,到本届比赛的层出不穷的视频内容。单纯用文字获取信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。



据李戈介绍,此次俄罗斯世界杯《北京晚报》相比过去动辄十几个版的报道内容,已经把文字内容缩减到七个版面。但与此同时,报社要求前方记者输出视频和拍摄的内容,通过互联网和社媒的公众号进行传播和转发,也取得了良好的反馈。


据悉,整个世界杯期间,李戈老师所在媒体总点击量超过1亿的覆盖率,恐怕是现在的纸媒望尘莫及的。


而除了纸媒,李戈同时也在BTV体育和北京体育广播担任多年的评述,评论员的角色于他已是第二职业,他同样在这里获得了很多用户的喜爱。



与此同时,在这个全民疯彩的时代,足球评论员很多都成为了为彩民推荐足彩方案的专家,李戈同样是其中的一位,签约疯狂红单之后,李戈在与该平台有了深入的合作,而前面我们提到的朱彦硕,同样是疯狂红单的签约荐彩人。


据介绍,除了通过付费阅读能够看到了李戈的推荐以外,未来,疯狂红单会和蜻蜓FM和其他视频媒体合作,开设视频音频板块的足球节目。


疯狂红单专家推荐团,包括了朱彦硕与李戈——事实上,荐彩已经是很多传统媒体人的新选择


而相比与过去,如今的这个时代对于体育媒体人绝对算得上一个更好的时代,在收入上或是知名度上的提升,本身也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。



王勤伯:新时代依然有“黑白梦华录”


著名足球记者,同时也是作家的王勤伯则见证了《体坛周报》和意甲的上一个辉煌时期。作为北外那一批被《体坛周报》招入报社的年轻人之一,他们的文章和报道基本是那个时代意甲球迷每周的精神食粮,更多的人通过他们了解意甲和意大利文化。


事实上,相比于部分老派媒体人转型的挣扎,王勤伯的感受却是,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崛起让更多人有了表现的机会,直白说就是更多挣钱的机会。



“他们愿意出比较高的稿费找我写稿,尽管我一直不怎么给它们写。事实上,我自己的单位一直有能力养活我,所以我也有意错过了很多外块。”


在很多人看来,如今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正在被互联网潜移默化的改变,长篇大论和深度文章不再为人所喜,用户似乎更愿意看到简单明了不需要太多思考的内容。


但在王勤伯眼中,他并不倾向于如此轻易的得出结论,在他看来,文章不被认可绝不单单是用户阅读习惯的问题,我们也必须承认,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,好的记者和愿意踏下心来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少。


新媒体时代也给了传统媒体人更多的玩法


在王勤伯看来,他的文章一直有不少回音,这也让他一直对新媒体时代的深度阅读抱有信心。但他也表示,自己并不会期待更多的回音——毕竟,愿意认真阅读、从阅读里寻找快感的人,在每个时代都不是大多数。


早在2013年末,王勤伯就冒出了集结自己足球随笔出版的想法。而那个时代,可以说已经进入了纸媒落日的余晖。2014年,他的第一本著作《黑白梦华录》在作家出版社出版。


这本书讲述一个热爱足球的男孩,成长在贫穷的小县城、成年后成为驻外记者,在欧洲对中国大陆报道世界足球的经历。该书借由足球的窗口,对世界各地个体生命状态的观察与思考。他用一本书把现代社会加诸于足球之上的种种功利与实用剥离开来,让足球还原到最本质的层面——对生命的爱与赞美的自由表达。


4年后,他又推出了全新的《黑白梦华录2》,继续探究足球和文化之前的内在关系。



现在的王勤伯,还继续着自己的文字创作,继续着赛事报道,偶尔还会给彩民推荐推荐比赛。他用了很文学的方式来形容这种 感觉:“除了岁数大了身体有点老了,但勃起频率和持久度没有下降,没有肾虚或者阳痿的前兆迹象。”


时代虽然在变,但还没有真正冲击到他的习惯和生活。



做电视台解说员评述员,开直播,写书论著,在疯狂红单等平台荐彩……在保持媒体平台的写作习惯之外,传统媒体人也在调整着自己的姿态,来更好的拥抱这个全新的时代。


在疯狂红单等平台荐彩,的确成为了传统媒体人的一种值得考虑的出路,可以对媒体人与用户有共同的帮助


本文三位从传统媒体时代走过的资深体育人,在这个互联网媒体井喷的时代找到了自己的“落脚点”,他们也代表了众多传统媒体人在新时代中的选择。虽然都有或多或少初期的磨合期,但传统媒体时代一技傍身他们,都已经完全的拥抱了新的时代,也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。


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在体育媒体这全新的黄金时代,生态圈也由衷希望有更多的体育媒体人故事能够让人振奋和鼓舞,也给未曾经过纸媒时代的年轻人以启发。


点击下面蓝色字,获取更多资讯

骆达:新时代的体育媒体,如何报道电子竞技?| 生态圈在ChinaJoy

垂直内容如何抓住流量红利?爱奇艺与B站给体育行业带来启示

金相凯:致人生的那些偶然和必然 | 人间

致体育媒体人的2017:用18岁的灵魂坚持热爱,在媒体新时代找到自己


长按识别二维码 关注我们

点击 “阅读原文” 进入生态圈官网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